掌上天眼!微型无人机代表了未来城市战的发展趋势

掌上天眼!微型无人机代表了未来城市战的发展趋势

 

 

2018524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将在陆军部队中列装一款“黑蜂”微型无人侦察机。据悉,该项目总共耗资1800万美元,装备澳大利亚陆军第6作战支援旅。“黑蜂”微型无人机不足手掌大,宽10厘米,高2.5厘米,重量仅20克。作为单兵使用装备,“黑蜂”无人机在电池充满电的状态下可持续飞行25分钟,其上装有视频探头,可以为士兵的手持终端提供图片和视频。“黑蜂”无人机非常安静,可像蜻蜓一样在空中悬停,最高速度约580/分钟,最远控制距离可达800米。这款无人机的售价却一点也不便宜,单价约12.5万美元,约合80万元人民币。

 

 

 

 

 

图注:“黑蜂”微型无人侦察机

 

微型无人机(MAV--Micro Air Vehicle, Micro-UAV )是微型无人航空器的简称。按照美国国防部长下属国防空中侦察处1996财年无人机报告的定义,"微型无人机是一种任何几何尺寸都小于15厘米(6英寸)并装载小型有效载荷、简单航空电子和通信链路足以完成所需战斗飞行任务的无人机"。微型无人机虽然身形渺小,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化武器系统,却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完成传统作战力量无法胜任的任务。

 

从对“微型无人机”的定义看,微型无人机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来。微型无人机按战技性能可分为攻击型无人机、间谍型无人机和侦察型无人机,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在“蜂群”战术上运用,在搭载不同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斩首行动、情报获取、战地侦察等任务,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图注:英“虫子”微型无人机

 

攻击型无人机是携带高爆装置以杀伤人员为主要目的的无人机,为斩首行动提供了全新的打击手段。201711月,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对外发布一段名为“机器人杀手”的视频,介绍了一种名为“杀人蜂”的微型自主攻击无人机。这种无人机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体积微小,可置于手掌内,同时配备广角摄像头、战术传感器、人脸识别技术,并在机身内装了3克烈性炸药;既可单机使用,也可蜂群运用,既能攻击单个目标,也能攻击群体目标。该无人机可以通过运输机、大中型无人机、火炮实施远程布撒,也能通过特战人员近距离释放,与传统打击手段相比,攻击型微型无人机具有简便、精准、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是未来战争实施斩首行动的重要途径。

 

 

 

图注:澳Drone-40微型无人机

 

间谍型无人机是携带微型间谍器件,执行窃听、拍照和录像等任务的无人机;可以潜入敌方阵地、机要通信车、指挥车或会议室等场所,伺机获取重要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在无屏蔽状态下,无人机能直接向外发送数据信息,当有屏蔽时,无人机能够寻机从车辆或房屋逃逸后再适时传递储存信息。目前,仿生学概念被大量应用到了微型无人机的设计中。例如哈佛大学设计的四翼微型飞行器“小蜜蜂”,体型比真蜜蜂还要小,拥有超薄的仿真人造翅膀和电场驱动的人造肌肉,重量仅有0.26克,2米以外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由于存在动力问题和飞行控制等问题,现在“小蜜蜂”还只能在实验室中工作,但作为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它的突破将为微型无人机的设计带来更大的技术变革,为未来战场谍报获取提供新的思路和挑战。

 

 

 

图注:土Saka微型无人机,带有三轴万向架

 

侦察型无人机是携带昼夜摄像头,用于战地局部监视和侦察的无人机,是战地侦察体系的有效补充。此类无人机,将极大便利小股作战力量执行侦察监视、行军作战等任务,而不用过度依赖于侦察卫星。这种无人机可将拍摄到的清晰照片和视频传送到控制者的多功能显示屏上,还可搭载先进的光电传感器、热成像装置,在夜间执行监视和侦察任务,并轻松发现伪装和躲在暗处的目标,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由于机体微小,飞行途中难于被肉眼察觉,雷达也难以探测,极其不易被击落,可以胜任各种任务,高度匹配海军陆战队高强度、快节奏、复杂环境的作战背景。侦察型无人机未来也可配置在“无人智能坦克”上,增强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可用于机动途中及时发现设伏之敌,在城市作战中搜索隐匿在建筑物中的目标,或为炮兵指示打击目标。

 

图注:我国华擎创新公司研制的“蜂鸟”微型无人机侦察系统

 

研发和生产微型无人机,其实相当不易!据悉,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微型无人机——“熊蜂”项目,旨在复制挪威的Black Hornet微型无人机,研制长度几厘米、重几十克的无人直升机。这一飞行器应携带摄像机,保障侦察监视,提高各类分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应该指出,项目极其复杂:首先是尺寸、重量有严格的限制,还要获得优异的技术性能。此外,保证各个部件间的协同绝非易事。而微型无人机的生产也有自己的特点,要求专门的设备。

 

 

有专家认为,微型无人机代表了未来陆战(城市战)的发展趋势。但微型无人机也存在一个“致命软肋”——数据链系统,一旦负责遥控无人机、无人战车的数据链被敌军干扰或截获,还能否正常作战就是未知数了。所以,未来围绕无人化武器的数据链攻防作战或将成为新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