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飞弹在俄乌战争中的大放异彩
巡飞弹在俄乌战争中的大放异彩
近期,美国国防部官网显示,乌克兰武装部队接收了一批由美国Anduril工业公司生产的ALTIUS-600M巡飞弹。该巡飞弹战斗全重13.15千克,最大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最大航程达440公里,能够从C-130、直升机、越野车等各种机动平台和高度发射。与之前美国援乌的“弹簧刀-300”、“弹簧刀-600”、“凤凰幽灵”巡飞弹相比,这种新型巡飞弹药能够容纳多种导引头和弹头,同时,它的巡航时间和射程大幅增加,杀伤力更大,无论是精确瞄准还是大面积破坏,ALTIUS-600M都可以配备必要的有效载荷以实现任务成功。
图 美国ALTIUS-600M巡飞弹
巡飞弹又名自杀无人机、游荡弹药,是先进导弹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快速抵达目标区域,执行巡逻飞行、侦察监视、毁伤评估、空袭打击等多样化任务,具备效费比高、智能化等特征。1994年,美国首次提出巡飞弹概念,并开始研制“洛卡斯”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该弹配备GPS/INS导航系统、激光导引头,采用折叠弹翼、喷气式发动机和多模战斗部,如同一架装满炸药的无人机。“洛卡斯”奠定了巡飞弹的技术基础,继“洛卡斯”之后,各国纷纷投入巡飞弹研究。
图 巡飞弹鼻祖-美国“洛卡斯”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
在2020年爆发的纳卡冲突以及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中,巡飞弹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是继无人机之后,又一新概念武器。俄乌冲突中,巡飞弹的使用规模和范围远超纳卡冲突,大有代替轻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趋势。
那么,俄乌双方都有哪些巡飞弹?它们的战力如何?请看下文。
乌克兰巡飞弹装备
除装备少量国产巡飞弹外,乌克兰武装部队主要装备了美国、波兰、英国等国家提供的巡飞弹,截至2023年2月,乌克兰累计接收国外援助的巡飞弹达3000枚-3500枚,其中,美国提供的“弹簧刀”系列巡飞弹、“凤凰幽灵”巡飞弹、ALTIUS-600M巡飞弹,多达2000枚。
ST-35“无声雷霆”巡飞弹由乌克兰无人机系统制造商Athlon Avia专门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研发,旨在以低附带伤害摧毁密集城市地区的目标。该巡飞弹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0mm和90mm,起飞重量为9.5kg,最大飞行高度1200m,击中目标的概率约为95%,圆偏差达3m。
图 乌克兰国产ST-35“无声雷霆”巡飞弹
RAM-Ⅱ巡飞弹由乌克兰无人机制造商Ukrspecsystems研发,它以该公司的Leleka-100无人机为基础研制,2021年首次公开亮相。该巡飞弹专门用于摧毁坦克和防空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经常被乌军使用。
“莱姆”轻型弹射巡飞弹由乌克兰CDET公司研制,该巡飞弹主要用于执行攻击和侦察任务。发射重量8~10千克,翼展2.3米,采用低声信号特征的电动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飞行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作战距离30千米;配4千克战斗部时巡飞时间为30分钟,配2.5千克战斗部时巡飞时间为60分钟,配侦察载荷时巡飞时间达150分钟。“莱姆”巡飞弹共有三种模块化战斗部可选:內装150枚子弹药的破片杀伤战斗部,用于打击开阔地带士兵和轻型车辆;破甲战斗部,破甲厚度为40毫米;温压战斗部。该巡飞弹附带毁伤小,适合在城市环境中使用;打击精度高,圆概率误差不超过1米,并能够对付机动目标。
“弹簧刀”巡飞弹,由美国航空环境公司研制。“弹簧刀”300型,重量仅2.5公斤,可放于士兵的战术背包内,射程10公里,续航时间15分钟,巡航速度每小时100公里,威力相当于40毫米自动榴弹,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主要用于对付步兵。“弹簧刀”600型,是“弹簧刀”家族的最新成员,于2020年10月正式推出,重达23公斤,射程40公里,续航时间40分钟,采用穿甲战斗部,主要对付装甲目标,威力相当于“标枪”反坦克导弹。
图 美国“弹簧刀-300”巡飞弹
图 美国“弹簧刀-600”巡飞弹
“凤凰幽灵”巡飞弹。美国援助乌克兰的大批武器里,最神秘的当属121枚“凤凰幽灵”巡飞弹,目前其外形、性能参数等具体信息均未对外公开。据推测,“凤凰幽灵”与此前向乌克兰提供的“弹簧刀”巡飞弹“具备相似的能力”,可能是一种大型的车载式的无人机式的长航时“游荡”弹药,重量可能大于100公斤,战斗部相当于一枚155毫米榴弹,飞行速度大约180公里/小时,可以垂直起飞,持续飞行6个多小时,有效打击中型地面装甲目标。
除了美制巡飞弹,乌克兰还向波兰购买了“战友”巡飞弹。
“战友”巡飞弹由波兰WB Electronics研发,该巡飞弹长1.1米,翼展1.6米,全重5.3千克,战斗部重1.5千克,作战半径12千米,最大飞行速度15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500米,由电动机驱动,续航时间50分钟左右,最大航程达40公里。一套“战友”巡飞弹系统由两名士兵携带,包括两架巡飞弹,1个侦察载荷,2个战斗部,以及一台控制系统。
图 波兰“战友”巡飞弹
据外媒报道,截至2022年12月底,英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2000多套无人机系统和巡飞弹(具体型号不详,据推测有可能是英国自研的“火影”巡飞弹)。
巡飞弹概念出现之后,英国也加速了“间接瞄准射击精确攻击”(IFPA)项目研发,意图为英国陆军提供低成本的高效的打击手段。在这种背景下,英国MBDA公司推出了“火影”(FireShadow)巡飞弹。该巡飞弹采用复合材料制成,长3.66米,重约200千克,安装有弹出式弹翼,装备一台“汪克尔”转子发动机提供动力,能在战场上空飞行10小时以上,航程约为150千米,弹体可以装配多种导引头和战斗部。机载数据链系统能对无人机进行实时控制,操作员通过VCS-4586软件对无人机进行指挥控制,并能实时监视战场态势。“火影”安装在发射车上,能够实现快速机动部署。
图 英国“火影”巡飞弹
俄罗斯巡飞弹装备
在美国、波兰等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巡飞弹之后,俄罗斯也开始在战场上使用本国研制的巡飞弹,例如,KUB-BLA巡飞弹、“柳叶刀”系列巡飞弹。同时,为缓解俄军无人机、巡飞弹不足的难题,俄罗斯从伊朗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沙希德-136”巡飞弹,对乌军进行疯狂打击,给乌军造成巨大损失和压力。在俄军对乌军发起的多轮空袭中,巡飞弹贡献巨大,且打击效果非常好。俄军表示,过去3000发炮弹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要发射3发精确制导炮弹就能将其摧毁,另外,如果换成巡飞弹,那么杀伤效率更高,仅需一发便能摧毁目标,虽然单发巡飞弹的造价比单发炮弹贵,但是在作战效果上,巡飞弹要远高于炮弹。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首先登场的是“KUB-BLA”巡飞弹(又名“立方体”巡飞弹),是由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下属的扎拉航空集团研发及生产,它是根据俄罗斯武装部队2015年-2018年间在叙利亚的作战经验而建造的。该巡飞弹采用三角形机翼的气动设计,翼尖设计了垂直安定面,起到稳定的作用,翼展1.21米,长0.95米,弹头前方配备了一个光电系统。该巡飞弹采用电动机驱动,发动机位于机体后方,具有较好的静音效果,不容易被发现。KUB-BLA巡飞弹最大飞行速度为13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30分钟。发射后飞向目标区域进行盘旋,一旦发现目标即可发动俯冲攻击,主要用于打击地面移动目标和水面舰艇。
图 俄罗斯“KUB-BLA”巡飞弹
在KUB-BLA巡飞弹之后,俄军开始将“柳叶刀”系列巡飞弹投入战场,主要用于摧毁敌方步兵和MSTA-B拖曳榴弹炮、M777榴弹炮、S-300防空系统以及雷达系统、坦克和车辆等装备。在2022年夏季,该巡飞弹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到秋天,该巡飞弹的战斗活动达到了顶峰。
“柳叶刀”目前有两个型号,分别为“柳叶刀-1”和“柳叶刀-3”,两种型号均是按照相同的气动布局制造的,只有尺寸、重量以及一些参数上的不同,也是由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下属的扎拉航空集团研发及生产。
俄罗斯“柳叶刀”系列巡飞弹
“柳叶刀-1”全重5千克,可承载1千克战斗部,续航时间40分钟,作战半径约15千米,威力相当于一发82毫米迫击炮弹。相较于“柳叶刀-1”型,“柳叶刀-3”尺寸更大一些,翼展为1.65米,起飞重量为12公斤,战斗有效载荷为3公斤,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10公里,飞行时间60分钟,最大飞行高度达5000米,作战半径20千米,配备了热成像仪,摄像机,气体分析仪,警告系统,激光目标指示器和剂量计,同时,配备了反激光保护,有助于保护它免受现代激光武器的伤害。
“柳叶刀”巡飞弹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目标区域上方长时间巡飞盘旋,这种武器“亦弹亦机”,兼具无人机与巡航导弹的优势,不仅具有较低的研发成本和较高的作战效费比,而且具有作战运用灵活的独特优势,这种弹药擅长应对时敏目标、隐蔽半隐蔽目标,可以用于执行战场监视、引导打击、目标侦察、通讯中继等多种作战任务。
美国开源情报分析组织“羚羊”(Oryx)一直在统计和分析“柳叶刀”系列巡飞弹打击目标的视频。截至2023年3月,已经确认该巡飞弹成功攻击了乌军火炮43次,特别是摧毁了多门美国供应的M777 155毫米榴弹炮,还攻击了7个地对空导弹系统、11个雷达和2个指挥所。除此之外,还攻击了11辆乌军坦克和9辆其他装甲车辆。
俄乌冲突战场上的“网红”装备除了土耳其TB2察打一体无人机、美国“海玛斯”火箭炮、俄罗斯“柳叶刀”巡飞弹外,当属俄罗斯从伊朗引进的“沙希德-136”巡飞弹,也就是俄罗斯重新命名的“天竺葵-2”型巡飞弹了。
图 伊朗“沙希德-136”巡飞弹
“沙希德-136”巡飞弹是伊朗沙赫德航空工业公司研发,并由伊朗航空工业公司 (HESA) 制造,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蜂群无人机。其长度:3.5米,翼展:2.5米,活动范围:1800-2500公里,重量:200公斤,弹头重量为50公斤弹头,造价大约为5万人民币一台,通常40枚“沙希德-136”巡飞弹为一个作战单元,主要打击车辆、防空系统等高价值目标,特别对乌军海马斯火箭炮、M777榴弹炮等低防护目标有非常好的打击效果,可谓价廉物美。“沙希德-136”巡飞弹的动力系统使用了一台廉价的摩托车发动机,飞起来这声音跟摩托车差不多,因此在俄乌战场上有了一个“小摩托”的外号。
面对“小摩托”的打击,乌军几乎束手无策。如果使用“S-300”和“山毛榉”等传统大型防空导弹系统,由于“小摩托”目标太小,难以探测、跟踪、锁定;如果使用“毒刺”和“针”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打击效果又不佳。唯一能高效拦截“小摩托”的是美国支援的NASAMS防空导弹系统。不过一枚NASAMS成本高达200万美元,用来打击“小摩托”简直是“杀人一百,自损一万”。无奈之下,乌克兰甚至出动米格29战机拦截“小摩托”。
结语
俄乌冲突中,巡飞弹、无人机等装备大放异彩,对俄乌冲突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与纳卡冲突不同,巡飞弹在俄乌冲突战场上没有起到改变战局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俄乌双方都装备一定数量的巡飞弹,形成一种平衡,且双方均拥有一定的反制手段,例如,加装钢制防护网,部署各类反无人机装备等,限制了巡飞弹效用的发挥,但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依然可以为我们研究和评估这种武器在正规战争中的作用。巡飞弹正同便携式反坦克系统、便携式防空系统一起,成为陆战部队在战场上的必备武器,随着巡飞弹技术的发展,其作用会越来越凸显。